8项举措再现助企暖企“海东温度”
自全省助企暖企春风行动开展以来,海东市强化思想认识,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牢固树立“一盘棋”思想,找准制约全市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,坚定不移推动项目建设、招商引资,集中力量抓好增体扩容、提质增效,发展实体经济,努力在政策惠企、服务助企、环境活企上下功夫,举全市之力帮扶民营经济发展,引导企业提振发展信心,鼓足工作干劲,不断做大做强,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。
提升站位理思路。结合全省助企暖企“春风行动”企业家座谈会精神,市政府召开了全市企业家座谈会,广泛听取意见建议,凝聚共识,集聚智慧,汇聚力量。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3次召开专题会、调度会,研究助企暖企工作开展情况,了解掌握全市企业发展情况,高站位高标准推进助企暖企工作,选派2008名助企联络员入企驻点,“一对一”开展帮扶工作,办结企业反映问题296条,办结率61%。编印发放惠企政策“口袋书”,组建市县两级问题收集分拨中心,为政策落实和经济平稳发展注入强劲动能。承办了全省项目开复工仪式,举办了全市项目开复工仪式和7次助企暖企促消费活动。全市所有厅级、处级、科级领导均已走进企业,问难问需问策于企,上下同欲助企暖企,全市人企对接率、入企打卡率均达到100%。
立足实际促服务。在落实好省上规定动作的基础上,印发《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助企暖企工作的通知》,聚焦企业需求制定出台60条助企暖企政策措施,实行“党委政府统筹主导+行业推进+工作小组+联络员”助企模式,制定“六个一”工作标准,全力推动助企暖企行动落地见效。截止目前,举办税企座谈会4场次,专场政金企对接会2场,达成贷款意向22.6亿元。落实1.85亿元助企财政专项资金,为8719户市场主体阶段性减息679万元。检察院、法院、司法局等业务部门结合业务工作开展主题法律活动,公安部门开展民营经济领域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宣传活动,11家律师事务所与13家商会结对联姻。
创新服务再升级。创新制定《海东市助企暖企春风行动问题转办单》,在具体问题办理中将问题诉求分为一般性问题和复杂性问题两大类,其中一般问题直接通过平台交办、答复、评价、销号、归档,复杂性问题由市问题收集分拨中心进行预审,预审通过后分类分别进入5个专项组开展问题诉求办理,进一步提高问题答复质量和效率。截至目前,全市共收集企业问题675条,主要集中在融资、市场开拓、项目回款等方面,现已办结412条,问题办结率达61%。不断优化税收服务,梳理375户规上企业和203户有望培育入规企业纳入“税收管家库”,确定懂政策、业务好、能力强的“税收管家”开展“面对面”“手把手”“一对一”上门送政策服务。
促进消费再增长。积极搭建政企、银企、法律、政策、税企、校企合作“六大”互动平台,为企业提供信息、法律、投融资、合作、交流等服务,共享发展机遇、共振消费信心、共谱合作新篇。成功举办海东市2023年春季消费促进月活动及“河湟文化艺术节”“春来早”等系列促消费活动,支持唐道、新发地等重点项目建成投运,完善商贸流通服务功能,全力稳住市场主体。积极推进文旅消费,加快“吃住行游购娱”旅游全要素升级,积极发展服务新业态。激发房地产市场活力,组织房地产开发企业赴外开展销售活动。全力实施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建设项目,稳步推进电商、邮政、快递、供销等服务网点和物流网络有序整合。
优化环境振信心。制定印发《海东市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招商引资的若干措施(实行)》《海东市支持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》《加快海东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招商项目和扶贫措施》等文件,鼓励企业聚焦掌握关键核心技术,强化品牌建设,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4家,国家级重点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1家,省级绿色工厂12家,国家级绿色工厂6家,指导企业获得2022省级重点企业技术创新领域扶持资金200万元,获得2022年科技部重点创新企业扶持资金4500万元。开展营商环境“集中攻坚”活动。网上登记办理达98%,登记全程电子化率达97%,新设企业登记注册当场办结率达84%。优化税收服务,确定375户规上企业和203户有望培育入规企业纳入“税收管家库”,指定懂政策、业务好、能力强的“税收管家”开展“面对面”“手把手”“一对一”上门送政策服务。为全市1857户纳税人开展“点对点”红利账单推送工作。32家企业与46所高等院校建立校企深度合作,建立了教研实习基地,畜牧业示范基地和农产品推广试种基地。
助力产业再加速。 市级领导组织召开政企银对接会,帮助65家企业与30家金融机构对接达成22.6亿元贷款意向,签约完成11.2亿元。海东建行、农行为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服务,海东农行与40多家民营企业达成贷款意向2.07亿元;特别是循化县创新采用金融杠杆助企模式,通过向银行注入4000万元风险准备金,带动金融机构向个体经营户发放拉面创业贷款超过8000万元,为拉面产业有效纾困解难,为经济平稳发展注入强劲动能。
全面发力促就业。采取“力量下沉+服务下倾”工作措施,建立互联网灵活就业平台,举办“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”“春暖农民工行动”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和网络直播带岗等活动40场次,积极主动深入企业开展用工对接,帮助600余家企业满足用工需求3000余人次,3978家企业享受社保政策红利289.1万元。巩固提升“拉面”“青绣”等传统特色劳务品牌带动就业能力,面向农村劳动力精准推送用工信息2万余条,组织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5万人次以上。持续扩大城镇就业,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1500人,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了3.5%以内。
党建引领共发展。切实强化党建引领,精心组织“百名书记进百企”,扎实开展“一驻二送三问四帮”活动,为30个企业党支部选派兼职副书记、为125家企业选派兼职党建指导员,发挥党建示范引领作用,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、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,打通企业与党组织、与业务部门之间的“堵点”,实现反映问题准确、协调问题便捷、解决问题高效,确保红利释放,实现增产达效。